“密洛陀“是流传于广西都安、大化、巴马等地瑶族聚居区的神话古歌,融神话、创世、英雄为一体,描述了女神密洛陀开天辟地、创造人类的壮烈业绩。
《密洛陀古歌》是我国瑶族的神话古歌,每年祝著节或婚丧礼仪的时候,瑶族同胞就聚集在一起,吟唱密洛陀古歌,以示对始祖密洛陀的怀念。
一条血性豪情的河流自云贵高原奔腾而下,穿过桂西北这一片千山万弄的崇山峻岭,一路呼啸,一路冲刷,如龙潜行,贯通了浩浩大山血脉;中国瑶族第二大支系——布努支系的主要生息地之一——都安、大化、巴马三个瑶族自治县就坐落在两岸的莽莽群山之中。
站在高山之巅,望红水河之浩荡,我们不由得为布努瑶人类始祖——密洛陀的巧妙安排而倾倒,仿佛在创造天地之始,她早就料到,千百年后,这里将成为她子孙后代新的发祥地,在这片大山之中,子孙们沿河而居,吮吸大河的千年灵性,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,在万山之中,重新筑起布努瑶新的“罗立城”!
说起布努瑶,不能不说密洛陀。在布努人的心中,密洛陀就是他们最高的神,是布努瑶世代供奉的创世始祖!
正如传颂密洛陀千古功绩的史诗《密洛陀》开场歌所唱:“哪个唱洛西,他的家业就大。哪个唱洛陀,他资财就多。一生多养男,一世多育女。他就金满箱,他就银满柜;他就老来多福,他就百年长寿。世上流传他的炙,人间长留他的歌……”
相传没有天地万物之前,宇宙一片混沌黑暗,只有气流和云雾。一块铜卵石生下了天下第一大神符华赊·法华风。符华赊·法华风练就了符和法,念符诵法造了名叫笔香·笔地的住地。符华赊·法华风要造人间,但孤身独力难以成就,便念符诵法造了四位造物神——种子神密梭朵·密芫桂、雷神郎布凡敖机立建·郎布凡敖机立奉、水神密龙峒·密园芝和人类神密本洛西·密阳洛陀,即密洛陀。符华赊·法华风又造了四块新的住地,送种子神到地妙关刀·沙妙关西这块住地,叮嘱她造植物种子;送雷神到桑线妙丘·师线妙荣这块住地,叮嘱他造冰雹雪雨;送水神到对甘华芝·沙甘华腊这块住地,叮嘱她蓄水引流;送人类神到耶先·耶力地旺这块住地,叮嘱她造天地万物。
在耶先·耶力地旺,密洛陀念符诵法,用金笠造成天,用银伞造成地,用金耳环银耳环造成太阳和月亮,用金水银水造成星斗,用金绳银链造成泉源溪头,用金手镯银项圈造盐洞盐窝,用口水痰液造食盐。天上打雷下雨,地上泉涌江河,洪水泛滥,密洛陀念符诵法造了第一批大神——十四位工神,分派他们各司其职,为治山治水、造人类效劳出力。
人间江山光秃秃,密洛陀派工神去地妙关刀·沙妙关西跟种子神换来植物种子,撒到人间,来年春暖,种子发芽长叶,大地一片郁郁葱葱。有了植物,密洛陀开始造动物,首先是食草和食植物的动物,然后是食肉动物,形成了生物链。密洛陀要在人间造人类,工神沙拉巴·布桃牙友告诉密洛陀,有个叫“罗立”的地方,非常适宜人类生活,是个好地方。密洛陀听从八沙拉巴的建议,决定从神界迁徙到人间“罗立”去居住。在“罗立”,密洛陀造了第二代大神——六位武神和三位女神。六位武神中,老大叫做阿申,老二叫耕杲,老三叫王依,老四叫王师·阿唷,老五叫郎布冬所林,老六叫郎醒桑严;后来阿申的三个儿子昌郎也、昌郎仪、昌郎三也被封为武神,他们与父辈的六位武神一道,合称布努瑶九武神。密洛陀叫十四位工神和九位武神一道垦荒种粮。
日月私下婚配生儿育女,结果生下十二个太阳十二个月亮;十二个太阳十二个月亮同时同进同出,当空行走,万丈烈焰炙烤着大地,万木枯槁,生灵涂炭;密洛陀派工神去劝说太阳和月亮,要他们每日只派一个太阳,每夜只派一个月亮给人间送热送光,但是太阳和月亮不听劝告,无可奈何,密洛陀命九位武神三战日月,射落十一个太阳和十一个月亮,只留一对日月给人间送光明送温暖,大地重获生机。
山河治理好了以后,密洛陀开始造人类。密洛陀用米饭造人类,米饭变成酒;密洛陀用泥土造人类,泥土变成缸坛等陶器;密洛陀用石头造人类,石头变成一对石娃;密洛陀用铁造人类,铁变成三对桑硬小神。最后,密洛陀用蜂蜡造人,终于造出4男4女4对人来。
“树大分枝杈,竹多另迁泥”,兄弟长大后,密洛陀就让他们“各自去当家,各自去一方”。
《密洛陀古歌》记叙,分家的那一天,鸡叫第一遍,老大一对马上起来,带走笔墨纸张,骑着马到大平原去读书写字,当皇称帝于世,成为大汉族;鸡叫第二遍,老二一对醒过来,带走砰杆和扁担,到盐场去贩盐,他们成为地方汉族;鸡叫第三遍,老三一对也醒了,带着谷米种子,牵牛扛犁到平地去耕种水田,他们成为壮族;老小一对最爱哥哥和姐姐,昨晚熬夜帮哥哥姐姐收拾行李做早饭,三更才睡天亮才醒,哥哥姐姐全不见,家什家当被带光,哭问密洛陀怎么办?密洛陀送他们禾祭子、黍子、火麻种子和镰刀、猪羊,让他们到地甘兰祖·兰涡祖页山区去刀耕火种,自立家业,他们成为布努瑶。
布努瑶兄妹住在山里,他们种的庄稼总被兽禽糟蹋,常常颗粒无收,密洛陀遂赐给铜鼓和皮鼓,让他们拿去敲打,以鼓声驱赶兽禽,同时也驱赶山中的清冷。因山中无人交朋结友,兄妹寻寻觅觅三年,依然没有找到配偶,就要求相互婚配,得到密洛陀恩准,遂结为夫妇,成为布努瑶始祖、始祖母,布努瑶尊称他们为“高一昌”“孟一秋”,意为第一代祖公、第一代祖母。
经年在人间操心和劳碌,密洛陀的阳寿被耗尽,九位武神及人类四个族群给她补粮祝寿,使她多活了一些岁月。但是,密洛陀最终还是病倒了,求神不灵,九位武神疑是风水不宜,将密洛陀迁居三涡·西韦;但迁后密洛陀的病况日见加重,武神带她迁往旺桑,生命最终躲不过雨浸风蚀,五月廿五日,密洛陀在旺桑仙逝。
相传,当时河神罗班正将红水河引流到矣欠三·昂耕,即现在的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,按照他设定的引流线路,红水河是经板升的大峡谷流过七百弄乡、保安乡的;但是,一听到密洛陀逝世的消息,河神罗班立即丢下手中活路奔丧去,红水河遂自由泛滥,从上游缺口改道流向尽是田坝的都阳乡;在板升乡三洞村,即板升大峡谷的中段,至今还留下一个巨大的石洼,当地人都说这是河神罗班把红水河引到那里时留下的脚印,因红水河改道,这个脚印才裸露出来。
密洛陀五月廿五日仙逝,五月廿九日,九位武神在旺桑掩埋了密洛陀,然后回到三涡·西韦举行隆重的法事,将密洛陀亡灵送回她的出生地——笔香·笔地。五月廿五日至五月廿九日遂成为布努瑶纪念密洛陀最隆重的节日——祝著节。
祝著节是布努瑶唯一的、属于自己民族的节日,相当于汉族、壮族等民族的春节。相传到农历五月廿五那天,密洛陀将率领大小善神进入凡间,因此那天起,各家都要设坛供祭、香火不断。节日期间,要用一大团小糯米饭供密洛陀,宰一只大阉羊供九位大神。每天供祭完毕,三村五寨的男女老幼还要穿上新衣,带上糯米饭、彩蛋、鸡腿,纷纷赶往开阔的山腰坳口举行野外祭供活动,以烧香、供食、敲打铜鼓、燃放土炮、射弓弩、唱山歌、笑酒等形式,虔诚祭奠,尽情欢娱,做到人尽其乐,神尽其兴。傍晚回到家中,还要摆设酒席,围桌畅饮,唱古歌“密洛陀”,唱酒歌、闹笑酒,彻夜不眠。
密洛陀创造了天地,创造了万物,创造了人类,与此同时,她也开创了布努瑶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先河:如布努瑶铜鼓文化、画眉文化、大还愿、酒文化以及生育习俗、婚嫁习俗、祝寿习俗、丧葬习俗、祭祀习俗、打铜鼓习俗等,它们像一条鲜红的血脉,流淌在一代又一代布努人的生产生活之中,成为布努瑶生生长流、枝繁叶茂、独树一帜于民族之林的根源。
布努瑶酒歌和笑酒是布努瑶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,它是布努瑶兄弟在喜庆酒席上举行的一种说唱娱乐形式。笑歌是婚嫁喜庆时,布努瑶在酒桌上迎客待客对唱的歌,有固定的调子,瑶话叫“分久”。内容是叙述亲友关系,互相赞颂、勉励或互相许愿等,酒后即兴,随编随唱。如:两个同桌的陌生客人,想相互认识,一方就会喝:“千年不见你脸面/万代不见你脸蛋//今天得见你脸面/今日得见你脸蛋//今天得跟你共桌/今日得跟你共凳//今天得敬你酒喝/今日得敬你肉吃//今天得跟你讲古/今日得跟你聊天……”唱着唱着便向对方敬酒;对方跟着也要回唱,问你家在哪里,有什么人,跟主家是什么关系等等,一切都是为沟通双方的情感,曲调缠绵动人,充满质感,与笑酒完全不同。笑酒则是对着同桌酒友讲隐喻的笑话,互相挖苦,相互揭短,刺痛对方,以博得同桌和旁观者的喝彩,瑶话叫“促别”, 被人誉称为“瑶族相声”。因此,同一家族不对笑,人员一般是不同家族中德高望重的、才思敏捷的、聪智的人来对笑,内容有对世事评论、互相挖苦、揭短等。几乎在布努瑶每个喜庆活动中,笑酒是不可缺的节目。
且说布努两兄妹成亲后,不久相继生下布努瑶蓝、罗、韦、蒙四姓的始祖公——蓝德木、罗德元、韦德兴、蒙德由旺。后来,罗姓与蒙姓的子女办婚礼,铜鼓敲了三天三夜,结果被大汉族认为超过他们的礼仪,于是派人前来攻打瑶寨,四姓人家提前得到消息,生怕硬拼会遭灭族之祸,遂巧布疑阵,然后举家出逃,一路向南,一路颠簸,最后在东玉即现在的东兰县大同乡地界渡过红水河,进入安定司地界即现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域;他们途经下坳乡穿过光隆岩到大兴,沿澄江河峡谷一路行走,不断寻找合适的落脚点。但是,当他们走到响水关,见到高岭一带土地一片平坦,以为又走到大汉族的地盘,急忙往回逃,最后逃到被他们称为“欸鼎欸达”的两块巨石边,也就是现在的下坳乡板旺村弄品屯附近,为了防止被大汉族发现而全族灭绝,四家人决定分头择地躲藏。于是,他们杀母猪聚宴,然后各奔东西,各自在深山里定居。《都安县志》曾经用这样两句话来描述布努瑶居住的特点——入山唯恐不高,进林唯怕不密!
但是,随着四姓人家的不断繁衍壮大,他们的子孙遍及下坳、三只羊、隆福、七百弄、板升、雅龙等地,至今已生活了近40代人;部分子孙还向外地如贵州、云南等地发展……布努瑶的创世史诗《密洛陀古歌》就是密洛陀后裔根据本民族的历程,用诗的语言唱颂记录下来,世代口口传唱……
关于布努瑶的迁徙史,也有与《密洛陀古歌》不同的说法;在布努瑶另一部英雄史诗《阿申传·耕杲传》里,唱述的是布努瑶九位武神带领族人在“桑干”即桑干河一带与外族争夺中原的英雄事迹。阿申在战斗中,因战马脚绊冬瓜藤而跌下马,结果被外族用长矛刺死,血染芥菜;耕杲遭俘,被外族关押多年,逃出来后继续率部抵抗,外族假意搞和谈,却偷偷地用投有蛊虫的酒害死,王浓也被外族投以痢疾病毒毒害。无处居所的族人,于是在战乱之中颠沛流离,向南迁徙,其中蓝、罗、韦、蒙四家来到都安地界繁衍生息!而阿申、耕杲和王依灵魂不死,化为猛虎等凶兽四处报复,扰得外族不得安宁,外族没有办法,只好给阿申、耕杲和王依的亡灵建造神庙,四季供奉;阿申、耕杲和王依的亡灵才放还他们。
一些研究苗瑶历史的专家学者通过将阿申的故事和布努瑶的迁徙史,同史书上记载的蚩尤和九黎族故事对比,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,如:布努瑶有九位武神,大首领是阿申;九黎族则是九个部落的结盟,同样有九个首领,大首领是蚩尤。九位武神带领布部属同外族在“桑干”打仗,争夺中原,大首领阿申战死;蚩尤则带领九黎族在桑干河边后涿鹿同黄帝大战,同样战死沙场。布努瑶战败后迁居甘旺,继而南迁进入都安;九黎族战败后折回黄河下游,黄帝占领中原,他们同样四处迁移,南迁支系叫“三苗”……两者一经比较,如出一辙。因此,他们认为阿申就是汉史记载的蚩尤,九黎族就是九位武神的部属,苗瑶侗就是一族。
专家学者的说法其实还有可以从其他方面得以证实,如从布努瑶的语言方面,布努瑶没有自己的文字,但是他们有自己的语言,而且有四种,一种是布努瑶平时的交际用语;一种是布努瑶年青人谈情说爱的情歌语言;一种是布努瑶中老年人唱民族史歌用的史歌语言,最深奥、最古老的是布努瑶巫公、么师祭祀鬼神用的宗教语言,它是以古汉语语词和古瑶语语词混合构词的语言,专门用来跟祖先鬼魂沟通的,只有在有祭品及香火祭供神灵的时候,才能使用,否则会招来灾祸。这四种语言的语系渊源,均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,其源可以追溯到九黎族和三苗时代,而九黎族的大首领便是蚩尤。因此,不少的布努瑶学者对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将“布努”列入瑶族之列的科学程度提出了质疑,认为“布努”要么是一个单独的民族,要么就得追溯到当年的九黎族,把其划归苗族,因为准确来讲,布努瑶与古苗族是同源的。
布努瑶是古代九黎族的观点,还可以从布努瑶的民间传说、祭祀歌谣中得到支持。据悉,布努瑶巫公、么公做法事时念唱的《祭祀歌》《送亡灵归祖》《布努迁徙歌》,都会引领亡灵走过阿申、耕杲、王依等各位大神的居住地;用他们的话说,阿申是一个力大无比,能拉千斤拨,执九百九十九斤重的大弓弩,一箭能射落一个太阳的大神。他声如雷鸣,眼如铜盘,嘴如岩洞,是九群兄弟的首领,主管九群兄弟的兵权和生产,率领九群兄弟创立了“洛立城邑”。这与《密洛陀古歌》所唱——密洛陀为了创造人类,从耶先·耶力地旺迁移到“罗立”,罗立就是布努瑶大本营是一致的。后来,阿申等九位武神在“桑干”等地与外族发生战争,阿申由于轻敌,导致战争的失败,阿申被外族所杀;九位武神的部族只好又迁移到一个叫甘旺的地方,在那里繁衍生息,最后,又从那里向南迁移,经东兰渡过红水河进入都安……这些传说,都与蚩尤的故事非常吻合,因此,布努瑶关于蚩尤是九武神之首阿申的说法,并非生搬硬套、牵强附会的。
让人敬仰的是,在千百年的迁徙和逃亡中,布努瑶可以丢掉了家园,丢掉了财产,丢掉了生命,但是,布努人是永远不会丢两样东西,那就是密洛陀的神位,和那部千年传唱的《密洛陀古歌》!家园丢失了可以重建,财产丢失了可以再积累,生命丢失了也可以再繁衍;但是,密洛陀老祖的神位和千年传唱的密洛陀古歌是布努瑶的根,布努瑶的魂;丢掉了根,丢掉了魂,布努瑶就成了无根之草,无源之水!
于是,千百年来,布努瑶迁徙到哪里,就会把密洛陀神位带到那里,家家户户把密洛陀神位安放在偏房后墙上。
于是,千百年来,布努瑶迁徙到哪里,就会把密洛陀古歌唱到哪里,沿着密洛陀古歌的唱词,布努人找到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的起源,找回布努瑶最先的发祥地,找回祖先的领地,找回布努瑶灵魂安居的家园!
于是,当一个布努人辞尘归阴了,布努瑶绝不会像别的民族,把死者的灵魂超度到天国、到西天极乐世界,而是颂唱世代相承的密洛陀古歌,颂唱着《送亡灵归祖》歌,数着祖先历代迁徙的沿线地名,将其亡灵送过千山万水,一直送到布努瑶南迁前的住地——甘旺,让祖神认领,让他跟着祖神永远居住在那里,不再颠沛流离!
回归祖地,这是布努瑶千百年的殇痛,也是他们永恒的梦想。绝对不因为生活的变迁而动摇,而改变,他们一代又一代地坚守着,承传着,祈祷着,用一生一世的承诺,为祖先的灵魂,为后世的子孙,永远点亮着一盏不灭的灯。
文件下载:
关联文件: